Friday, November 30, 2012



Dhammapada verse # 246 ~ 248

若人於世界,殺生說妄語,取人所不與,犯於別人妻。

In the world who life destroys,
who words of falsity speaks,
who takes what is not freely given
or to another’s partner goes.

及耽湎飲酒,行為如是者,即於此世界,毀掘自(善)根。

Or has distilled, fermented drinks:
Who with abandon follows these
extirpates the root of self
even here in this very world.

如是汝應知:不制則為惡;莫貪與非法,自陷於水苦。

Therefore friend remember this;
Hard to restrain are evil acts,
don’t let greed and wickedness
down drag you long in dukkha.

☆☆☆

【第246 ~ 248偈的故事】

有一次,五位在家信徒到祇樹給孤獨園去持戒,他們各自守五戒中的一戒,每個人都說自己所守的戒最難遵守。因此爭論不休,他們就向佛陀報告他們各自的見解,佛陀告誡他們:
  「你們不應該認為那些戒簡單或微不足道,遵守戒律會使你們幸福美滿。不可看輕任何戒律,所有戒律都難於遵守。」

☆☆☆

English source: "Treasury of Truth: Illustrated Dhammapada" by 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
中文法句出處:《南傳法句經》 了參法師譯
中文故事出處:《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著 周金言譯

Wednesday, November 28, 2012



Dhammapada verse # 244 ~ 245

生活無慚愧,鹵莽如烏鴉,詆毀(於他人),大膽自誇張,傲慢邪惡者,其人生活易。

Easy the life for a shameless one
who bold and forward as a crow,
is slanderer and braggart too:
this one’s completely stained.

生活於慚愧,常求於清淨,不著欲謙遜,住清淨生活,(富於)識見者,其人生活難。

But hard the life of a modest one
who always seeks for purity,
who’s cheerful though no braggart,
clean-living and discerning.

☆☆☆

【第244 ~ 245偈的故事】

小沙彌比丘懂得醫藥病理。有一天,他看完一位病人後,在回去的路上遇見舍利弗 尊者,他向尊者說自己醫療後,得到非常美味的食物做為醫療的報酬。他請舍利弗尊者與他分享這些美味。但舍利弗尊者一言不發地離他而去。舍利弗尊者之所以不接受小沙彌比丘的食物,是因為小沙彌比丘違犯比丘「不可因為個人利益而從事醫療行為」的戒律。

  佛陀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後,說:「比丘們!無行比丘的身、口、意不清淨。同時,傲慢得像隻烏鴉。他會利用不正當的手段去獲取舒適的生活。相反的,知羞恥的比丘,日子艱困。」

☆☆☆

English source: "Treasury of Truth: Illustrated Dhammapada" by 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
中文法句出處:《南傳法句經》 了參法師譯
中文故事出處:《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著 周金言譯

Monday, November 26, 2012



Dhammapada verse # 242 ~ 243

邪行婦人穢,吝嗇施者穢。此界及他界,惡去實為穢。

In mankind, conduct culpable,
with givers, avariciousness,
all blemishes these evil things
in this world or the next.

此等諸垢中,無明垢為最,汝當除此垢,成無垢比丘!

More basic than these blemishes
is ignorance, the worst of all.
Abandoning this blemish then,
be free of blemish, monks!

☆☆☆

【第242 ~ 243偈的故事】

一名男子的妻子與人私通。他感到慚愧,而迴避所有的朋友,甚至也遠離佛陀。過了一陣子,他才又去向佛陀頂禮問訊。

  佛陀明白他前陣子不曾前來的原因時,告誡他:「弟子啊!不知羞恥的女性像河水、馬路、酒店、公共休息的房舍或路邊的茶水,各式各樣的人都可以使用它們。事實上,舉止隨便,不貞的女子必定自我毀滅。」

編者註:舉止隨便,邪行的男子也必定自我毀滅。

☆☆☆

English source: "Treasury of Truth: Illustrated Dhammapada" by 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
中文法句出處:《南傳法句經》 了參法師譯
中文故事出處:《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著 周金言譯

Saturday, November 24, 2012



Dhammapada verse #241

不誦經典穢,不勤為家穢。懶惰為色穢,放逸護衛穢。

For oral tradition, non-recitation,
in household life, non-exertion,
the fair of form when slovenly,
a sentry’s sloth: all blemishes.

☆☆☆

【第241偈的故事】

舍衛城的人經常讚嘆舍利弗和大目犍連比丘的開示。有一次,拉魯達伊聽見他們的讚嘆後表示,如果他們也聽聽他的開示,一定也會讚嘆。人們就邀請他去說法,但他站在講台時,卻不知如何說;他就請其他比丘先說,之後他再說。不過接連三次,他都無法開口。

  這時候,信徒們已經耐心盡失,而嚴予申斥:「你這大笨蛋!我們讚嘆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尊者時,你大言不慚地說你也可以像他們一樣的說法,現在你怎麼不說啊!」拉魯達伊顏面盡失地離開。

  佛陀知道這件意外時,說:「拉魯達伊對佛法所知不多,又不知經常複誦經文,所以記不住任何經文,他對這些經文就愈來愈生疏了。」

☆☆☆

English source: "Treasury of Truth: Illustrated Dhammapada" by 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
中文法句出處:《南傳法句經》 了參法師譯
中文故事出處:《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著 周金言譯

Friday, November 23, 2012



Dhammapada verse #240

如鐵自生鏽,生已自腐蝕,犯罪者亦爾,自業導惡趣。

As rust arisen out of iron
itself that iron eats away,
so kammas done beyond what’s wise
lead to a state of woe.

☆☆☆

【第240偈的故事】

提沙是舍衛城的比丘。有一天,他獲得一些很好的袈裟而顯得非常高興。他想要在第二天就穿上它們。但當天晚上,他卻去世了。由於對這些袈裟不當的執著,他竟然往生成一隻昆蟲,並且住在這些袈裟的褶層內。因為沒人可以繼承他的遺物,其他比丘決定把這些袈裟分給大家。當他們正準備分袈裟時,這隻昆蟲非常憤怒,大聲哭吼著:「他們在損毀我的袈裟。」

  這時候,佛陀透過神通力量,聽見它的哭叫聲,便建議比丘們七天後再處置這些袈裟。第八天,原屬於提沙的袈裟就分給其他比丘。

  佛陀事後解釋為什麼要如此建議:「提沙在臨終時,執著於這些袈裟,所以他往生後的前幾天,先變成昆蟲,並且住在這些袈裟裏面。當你們要處理那些袈裟時,他非常痛苦,就在袈裟內跑來跑去。如果當時你們真的處理掉那些袈裟,他絕對會因為對你們的極端痛恨,而往生到更苦難的境界去。現在,由於他以前的善業,他已經往生到幸福的境界了,我才允許你們處理這些袈裟。比丘們!執著是非常危險的,就好像鐵銹腐壞本來的鐵塊一樣,執著也毀滅一個人,使人墮落到更差的生命形態去。比丘不應該沉溺或執著於四食,因為執著會延緩一個人修行的進步。」

☆☆☆

English source: "Treasury of Truth: Illustrated Dhammapada" by 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
中文法句出處:《南傳法句經》 了參法師譯
中文故事出處:《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著 周金言譯

Wednesday, November 21, 2012



Dhammapada verse #239

剎那剎那間,智者分分除,漸拂自垢穢,如冶工鍛金。

Little by little, time after time,
successively then let the sage
blow away all blemishes
just as a smith with silver.

☆☆☆

【第239偈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婆羅門看見一群比丘在整理袈裟,准備進城化緣。他發現到有些比丘的袈裟碰到草地上的雨露而沾濕了,他就清除草徑,除掉那些草,第二天,他發現有些比丘的袈裟直接碰觸到光禿的地面而弄髒了,他就用細砂鋪在路上。後來,他又發現比丘在大熱天時會流汗,而在下雨天時身體會被淋濕,於是就在比丘進城化緣前聚集的地方建立一間休息的房舍。

房舍建好時,他邀請佛陀和眾多比丘接受供養,並且說明自己如何一步步地完成他的善行。佛陀說:「婆羅門啊!有智慧的人一點一滴的完成善行。同時,慢慢地,但持續不斷的去除心中的煩惱。」

☆☆☆

English source: "Treasury of Truth: Illustrated Dhammapada" by 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
中文法句出處:《南傳法句經》 了參法師譯
中文故事出處:《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著 周金言譯

Sunday, November 18, 2012



Dhammapada verse # 235 ~ 238

汝今已似枯燋葉,閻魔使者近身邊。汝已佇立死門前,旅途汝亦無資糧。

Now a withered leaf are you
and now Death’s men draw near,
now you stand at the parting gates
but waybread you have none.

汝宜自造安全洲。迅速精勤為智者。拂除塵垢無煩惱,得達諸天之聖境。

Make an island of yourself,
quickly strive and wise become,
freed from stain and passionless
to go to the pure Abodes.

汝今壽命行已終。汝已移步近閻魔。道中既無停息處,旅途汝亦無資糧。

Even now the end draws near,
to the presence of death you’ve fared.
Along the path’s no place for rest
and waybread you have none.

汝宜自造安全洲。迅速精勤為智者。拂除塵垢無煩惱,不復重來生與老。

Make an island of yourself,
quickly strive and wise become,
freed from stain and passionless
you’ll not return, take flesh, decay.


☆☆☆

【第235 ~ 238偈的故事】

舍衛城中有位從事屠宰工作很多年的屠夫。他喜歡吃牛肉,堅持每天的飲食必須有咖哩牛肉飯。有一天,他在前往河中沐浴之前,把要煮給一家人吃的肉擺在一旁。當他離開家後,他的一位朋友勸他妻子把肉賣掉,所以當天就沒有咖哩牛肉飯了。他非常生氣,就跑到後院去,割下一隻公牛的舌頭,加以烘焙之後才坐下來吃飯。

  吃飯時,他想要咬一口牛舌頭,但卻咬斷自己的舌頭,而和那隻公牛陷入相同的困境。大量的血從他的口中流出來,使他極度痛苦,又異常憤怒,終於死於非命,並且往生到悲慘的境界。他的妻子對他的遭遇非常驚嚇,便勸他的兒子趕快離開家鄉,到遙遠的地方去,免得這種惡運變成詛咒,降臨到他身上。她的兒子就到怛剎尸羅去當金匠。後來,他與老闆的女兒結婚,也養育了幾個孩子。等孩子都長大後,他才落葉歸根,返回舍衛城。他的兒子們都是佛陀的虔誠信徒,所以非常擔心他們的父親,因為他的一生中沒有做過任何的善行。

  有一天,他們邀請佛陀和眾多比丘前來家中應供。供養之後,他們告訴佛陀:「尊者,我們是以父親的名義供養佛陀和比丘的。請您慈悲的向他說法,使他了解佛法。」

  佛陀就向他們的父親開示:「你漸漸老了,你的身體像枯萎的葉子,現在,你必須為未來的生命做準備,建立奉獻和修行的生命方式,做個有智慧的人吧!」

  察覺到世間生命無常,並且正念現前思考佛陀的告誡後,這老人證得了初果。

☆☆☆

English source: "Treasury of Truth: Illustrated Dhammapada" by 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
中文法句出處:《南傳法句經》 了參法師譯
中文故事出處:《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著 周金言譯

Thursday, November 15, 2012



Dhammapada verse # 231 ~ 234

攝護身忿怒,調伏於身行。捨離身惡行,以身修善行。

Rough action one should guard against,
be with body well-restrained,
bad bodily conduct having shed
train oneself in good.

攝護語忿怒,調伏於語行。捨離語惡行,以語修善行。

Rough speaking one should guard against,
be in speaking well-restrained,
bad verbal conduct having shed
train oneself in good.

攝護意忿怒,調伏於意行。捨離意惡行,以意修善行。

Rough thinking one should guard against,
be in thinking well-restrained,
bad mental conduct having shed
train oneself in good.

智者身調伏,亦復語調伏,於意亦調伏,實一切調伏。

Restrained in body are the wise,
in speech as well they are restrained,
likewise are they restrained in mind,
they’re perfectly restrained.

☆☆☆

【第231 ~ 234偈的故事】

有一次,六位穿著木屐,雙手拿著木杖的比丘在石板上走來走去,而製造很大的噪 音。佛陀聽見這些噪音時,問阿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阿難告訴佛陀這六位比丘的情形 。佛陀明白事情的真相後,說人必須體諒別人,不要破壞寧靜的氣氛,他也告誡比丘應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從此以後,佛陀告誡比丘不要穿木屐。

☆☆☆

English source: "Treasury of Truth: Illustrated Dhammapada" by 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
中文法句出處:《南傳法句經》 了參法師譯
中文故事出處:《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著 周金言譯

Wednesday, November 14, 2012



Dhammapada verse # 227 ~ 230

阿多羅應知:此非今日事,古語已有之。默然為人誹,多語為人誹,寡言為人誹;不為誹謗者,斯世實無有。

An ancient saying, Atula,
not only said today -
‘They are blamed who silent sit,
who often speak they too are blamed,
and blamed are they of measured speech’ -
there’s none in the world unblamed.

全被人誹者,或全被讚者,非曾有當有,現在亦無有。

There never was, there’ll never be
nor now is ever found
a person blamed perpetually
or one who’s wholly praised.

若人朝朝自反省,行無瑕疵並賢明,智慧戒行兼具者,彼為智人所稱讚。

But those who are intelligent
praise one of flawless conduct, sage,
in wisdom and virtue well-composed,
having observed him day by day.

品如閻浮金,誰得誹辱之?彼為婆羅門,諸天所稱讚。

Who’s to blame that one so fine
as gem from Jambu stream?
Even the devas that one praise,
by Brahma too is praised.

☆☆☆

【第227 ~ 230偈的故事】

阿拘拉和他的同伴想要聞法。他們先去見離婆多尊者,但尊者非常冷漠,一句話也沒說。他們失望之餘,就去找舍利弗尊者,舍利弗明白他們的目的後,向他們說法,但內容卻非常深奧,他們也不喜歡,反而嘀咕的說,舍利弗尊者的說法太冗長、太深奧了。他們又去找阿難尊者。阿難尊者對他們說最基本的佛法,他們又說,阿難尊者說的法太過簡潔、籠統了。最後,他們去見佛陀:
  「世尊,我們來找你,是希望聽你說法。來這裡之前,我們已經聽過幾位尊者說的法了,但都不滿意。離婆多尊者甚至不理睬我們,舍利弗尊者說的法太詳盡太深奧了,阿難尊者的又太簡單太籠統了。我們都不喜歡他們說的法。」

  佛陀回答他們:「弟子們!一般人容易指責別人,這世界上沒有人不被譴責。人們甚至批評國王,即使是佛陀,也被人指責。被心胸狹窄的人責罵不要緊,只有智者的譴責才算是真正的譴責,也只有智者的稱讚才算是真正的稱讚。」

註:「閻浮金」:來自閻浮河 (Jambu) 的金,是品質最佳的金。

☆☆☆

English source: "Treasury of Truth: Illustrated Dhammapada" by 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
中文法句出處:《南傳法句經》 了參法師譯
中文故事出處:《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著 周金言譯

Tuesday, November 6, 2012



Dhammapada verse #226

恆常醒覺者,日夜勤修學,志向於涅槃,息滅諸煩惱。

For the ever-vigilant
who train by day and night
upon Nibbana e’er intent
pollutions fade away.

☆☆☆

【第226偈的故事】

一天夜晚,女奴璞娜仍在為她的主人樁米,但實在太疲倦了,所以就稍為休息一會 兒。這時候,她瞥見達帕尊者帶領一群剛才聽完說法的比丘回到個人的房間去。她看見他們這麼晚仍然未睡眠,心中想著:「我是因為太可憐,必須一直工作,才會這麼晚還未得安憩。他們那些修行人為什麼也這麼晚還不休憩呢?也許他們其中有人生病或者他們有什麼困擾吧。」

  第二天清晨,璞娜把一些米浸在水中,然後拿來做糕餅,做完之後,她帶著這些粗糙的糕餅,打算到河邊去吃。路上,她看見佛陀正在化緣,她心中嘀咕著:「前些日子我遇見佛陀時,手上沒任何東西可以供養,但當我有東西可以供養時,又遇不著他。今天,我遇見他,碰巧手上也有這些糕餅,但不知他可願意吃這麼粗糙的糕餅嗎?」佛陀明白他的心念,就接受他的糕餅,並且要阿難在地上舖席墊,佛陀就坐在席墊上,進食璞娜供養的糕餅。進食後,佛陀為璞娜澄清心中的疑惑:「妳沒有時間睡眠,因為妳必須努力工作。至於比丘們,他們必須經常保持醒覺、正念現前,所以才晚睡。不管什麼 身份,人都應保持醒覺,正念現前,不可怠惰。」

  細細思量佛陀的話後,璞娜深深理解佛法,證得初果。

☆☆☆

English source: "Treasury of Truth: Illustrated Dhammapada" by 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
中文法句出處:《南傳法句經》 了參法師譯
中文故事出處:《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著 周金言譯

Sunday, November 4, 2012



Dhammapada verse #225

彼無害牟尼,常調伏其身,到達不死境─無有悲憂處。

Those sages inoffensive
in body e’er restrained
go unto the Deathless State
where gone they grieve no more.

☆☆☆

【第225偈的故事】

有一次,佛陀和一位隨從比丘到裟祇城去化緣。一位年老的婆羅門看見佛陀,就說:「我的孩子,你已經很久沒來看我們了!來吧!讓你的母親也瞧瞧你。」說完後,他就要佛陀回他家去,到達他家時,他的妻子也向佛陀說類似的話, 並且向他們的孩子介紹佛陀是他們的大哥,更要他們向佛陀致意。 從此以後,這對夫婦供養佛陀,聽佛陀說法, 夫婦兩人也因此都證得三果。

  比丘們十分困惑,不知道為什麼這對婆羅門夫婦會稱呼佛陀為兒子。 佛陀向他們解釋:「比丘們!他們如此稱呼我,是因為過去很多世時,我是他們的兒子或侄子。」 佛陀親近這對夫婦達三個月之久,這對夫婦因此證得阿羅漢果。

  這對夫婦逝世時,比丘們不曉得他們已經般涅槃了,就問佛陀他們往生何處? 佛陀回答他們:「阿羅漢們不往生任何地方,他們已經獲得涅槃的究竟法喜。」

☆☆☆

English source: "Treasury of Truth: Illustrated Dhammapada" by 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
中文法句出處:《南傳法句經》 了參法師譯
中文故事出處:《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著 周金言譯

Thursday, November 1, 2012



Dhammapada verse #224

諦語不瞋恚,分施與乞者;以如是三事,能生於諸天。

Speak truth and be not angry,
from little give to one who asks,
by these conditions three to go
unto the presence of the gods.

☆☆☆

【第224偈的故事】

大目犍連尊者有一次在天界看見很多天神住在舒適的華屋中。他請教他們究竟做了什麼善行,能夠往生天界。他們的回答各自不同,其中一位說,他所以往生天上,不是因為布施或聽聞佛法,而只因為他總是實話實說。另一位女天神則說,雖然她的主人毆打辱罵她,但是她不生主人的氣,心中沒有任何的瞋念。她說控制自己的脾氣,滌除恨意使她往生天界。其他天神則說他們在能力範圍內,用自己的方法,為他人的利益而布施。大目犍連尊者回到精舍後,請教佛陀,一個人說實話,不發脾氣或只布施少量微不足道的東西,就能往生天上嗎?

  佛陀回答他:「你不是親眼目睹,親耳聽聞那些天神的說辭嗎?你不該有任何的懷 疑。即使少量的功德也能使人往生天上。」

☆☆☆

English source: "Treasury of Truth: Illustrated Dhammapada" by 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
中文法句出處:《南傳法句經》 了參法師譯
中文故事出處:《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著 周金言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