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20, 2012



Dhammapada verse #153 ~ 154

經多生輪迴,尋求造屋者,但未得見之,痛苦再再生。

Trough many of samsara’s births
I hasten seeking, finding not
the builder of this house:
pain is birth again, again.

已見造屋者!不再造於屋。椽桷皆毀壞,棟梁亦摧折。我既證無為,一切愛盡滅。

O builder of this house you’re seen,
you shall not build a house again,
all your beams have given away,
rafters of the ridge decayed,
mind to the unconditioned gone,
exhaustion of craving has it reached.
☆☆☆

【第153~154偈的故事】

瞿曇家的悉達多太子是淨飯王和摩耶夫人的兒子。二十九歲時出家修行,追求究竟 的正法。出家後的前六年,他在恆河附近遊行,親近著名的宗教師,學習他們的理論和 修行方法,他也修習嚴厲的苦行,但發現這些方法都不是究竟法,於是決心尋找自己的 理論和修行方法。從此以後,他放棄苦樂兩種極端的修行,發現中道,而證得究竟涅槃 。中道就是八正道。

  一天夜晚,悉達多王子在尼連禪河邊的菩提樹下開悟了,那一年他三十五歲。當天 初夜,他明白自己的過去世,中夜時,他證得天眼,後夜時,他證悟緣起法。所以第二 天,天剛亮的時候,他已經由於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究竟明白四聖諦:苦、集、滅、道。 從此人們稱呼他瞿曇佛。

☆☆☆

English source: "Treasury of Truth: Illustrated Dhammapada" by 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
中文法句出處:《南傳法句經》 了參法師譯
中文故事出處:《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著 周金言譯

Wednesday, July 18, 2012



Dhammapada verse #152

寡聞之(愚)人,生長如牡牛,唯增長筋肉,而不增智慧。

Just as the ox grows old
so this man of little learning:
his fleshiness increases,
his wisdom doesn’t grow.

☆☆☆

【第152偈的故事】

拉魯達伊比丘才智不高,並且不夠圓融,所以雖然非常用心,但話總是說的不得體。歡樂吉祥的場合時,他說哀愁的話,悲傷的時候,他卻反而儘說些快樂幸福的話。更糟糕的是,他永遠不知道自己說錯話了。有人告訴佛陀有關拉魯達伊比丘這種表現時,佛陀說:
「像拉魯達伊這種智慧淺短的人,就像公牛只是肌肉滋生,智慧卻不增長。」

  佛陀接著說,拉魯達伊比丘過去的某一世時是農夫,他有二隻公牛幫著耕田。當其中一隻公牛逝世時,他非常傷心,十分沮喪,就要他的兒子去請求國王恩賜他一隻公牛,但他的兒子不肯,反而要他自己去。

  拉魯達伊的兒子知道父親才智不高,就事先告訴父親與國王的應答辭:
「國王啊!我有兩隻公牛幫助耕田,但其中一隻死了,請國王賜我另一隻!」

  但當被引領去見國王時,他卻說:
 「國王啊!我有二隻公牛幫助耕田,但其中一隻死了,請國王也殺死另一隻吧!」

  還好國王是聰明人,知道拉魯達伊說錯話了,其實是希望賜給他一隻牛,國王便賞賜他十六隻公牛,不只是一隻而已。

☆☆☆

English source: "Treasury of Truth: Illustrated Dhammapada" by 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
中文法句出處:《南傳法句經》 了參法師譯
中文故事出處:《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著 周金言譯

Saturday, July 14, 2012



Dhammapada verse #151

盛飾王車亦必朽,此身老邁當亦爾。唯善人法不老朽,善人傳示於善人。

Even royal chariots rot,
the body too does rot, decay,
but undecaying’s Dhamma of the Good
who to the good declare.

☆☆☆

【第151偈的故事】

末利皇后有一天進入浴室沐浴的時候,她的愛犬也一齊進入浴室,當這隻愛犬看見皇后弓著身子洗腳時,這隻狗就與皇后有不正常的身體接觸,而皇后有沒有加以禁止。這時候,波斯匿王透過臥室的窗子看見這詭異的情景。等皇后進臥室時,他生氣地對她說‧「妳這個邪惡的女人,看妳與那隻狗在浴室做了些什麼事?我親眼看見了,不要否認!」皇后回答說,她只是洗臉、手、腳而已,沒做什麼錯事。接著,她又說道:「但是那間浴室相當怪異,如果有人進入其中,從這窗子看過去,卻會變成兩個人。如果不相信的話,國王!請你進去一下,讓我從這窗子看看。」

  國王就進入該浴室。當他出來時,皇后問他為何在裏面和母羊亂來。國王加以否認,但皇后堅持她親眼目睹。國王因此感到困惑,但由於智慧不足,就接受她的解釋,認為該浴室確實怪異。

  從那時候起,皇后一直後悔欺騙國王,指責他與母羊亂來。因此,即使快要去世的時候,她的內心仍然受到那次意外的干擾,而無法回想自己長久以來所做的善業,只惦記著自己曾經不公正的對待丈夫。由於臨終時不愉快的最後一念,所以去世後,往生至惡道(註3)。葬禮後,國王本來想請教佛陀,皇后往生何處。但佛陀希望止息他的憂慮,同時,因為他對佛法的了解尚淺,佛陀不希望他因此對佛法失去信心,所以佛陀就分散他的心念,結果波斯匿王果真忘了問佛陀。一連七天,國王都來向佛陀問訊,但都不曾提及皇后往生何處的問題。

  七天後,往生惡道的皇后往生到兜率天。也就在這一天,佛陀到國王的宮室去化緣。 國王終於問佛陀:「皇后往生何處?」當他知道皇后已經往生兜率天時,非常高興,就說道:「對啊!除此以外,她能往生何方呢?她總是惦念著要做善業。世尊!現在她已經往生了。身為你謙遜的弟子,我不知道如何自處。」

  佛陀就告訴他:「看看你父親及祖父遺留下來的車子,它們都破舊不堪了,你的身體也一樣,會老、會死,只有佛法不會變化、敗壞。」

備註:
註1:如佛陀等。
註2:九種殊勝:四向,四果和涅槃。
註3:根據阿毗達摩(論)哲學,在死亡的關鍵時刻,瀕臨死亡的人會看見業、業相和趣向,這些會決定下一生的去處。
 (1) 業:代表人一生的某些善惡業或臨終前的善惡業。
 (2) 業相:代表在人一生重要的活動時,具有主宰力量的精神形像,可能是任何影像,聲音,嗅覺,味道,觸和意念。以屠夫而言,這種業相可能是屠刀或垂死的動物形像,而對醫生而言,可能是病人的形像,至於對信徒而言,可能是所崇拜的對象。
 (3) 趣向:代表來世出生地方的形像。這種趣向經常向臨死的人顯現,並且展現來世究竟是喜悅或悲慘。如果是悲慘的話,有時候也可以經由影響臨終者的念頭而加以改善。這種趣向可能是火、森林、山區、母親的子宮或天界的華屋等等。

☆☆☆

English source: "Treasury of Truth: Illustrated Dhammapada" by 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
中文法句出處:《南傳法句經》 了參法師譯
中文故事出處:《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著 周金言譯

Friday, July 13, 2012



Dhammapada verse #150

此城骨所建,塗以血與肉,儲藏老與死,及慢並虛偽。

This city’s made of bones
plastered with flesh and blood,
within are stored decay and death,
besmearing and conceit.

☆☆☆

【第150偈的故事】

嘉娜帕達卡婭妮公主是佛陀姨母的女兒。她長得很美麗,別人都稱呼她美人兒。她與佛陀的堂弟難陀訂有婚約。有一天,她內心如此想著:「我的兄長,雖然可以成為聖王,卻放棄世間而出家,成為聖者,他就是佛陀。他的兒子羅侯羅和我的未婚夫難陀都出家為比丘。我母親是比丘尼。現在只剩我孤單一個人!」這番思量之後,她就自行出家為比丘尼。但她是因為執著於家庭而出家,而不是出於對佛法的信仰而出家。

她聽說,佛陀經常說色身無常。她於是認為,佛陀如果看見她,一定會輕視她的美貌,所以,就不去見佛陀。但從精舍回來的其他比丘尼不停地贊譽佛陀,有一天她終於決定與他們一齊去佛陀的精舍。佛陀看見她來時,心中如此想著:「刺可以用刺加以拔掉,嘉娜帕達卡婭妮非常執著於她的色身,對她的美貌非常驕傲。我必須經由美貌這件事去破除她的驕傲和執著。」

佛陀於是運用神通,示現一位年僅十六歲,卻極美麗的女人坐在他身旁。只有嘉娜帕達卡婭妮才看得見這女子。當她看見這女子時,發現若與之相比,自己就像只又老又醜的烏鴉坐在美麗的白天鵝旁邊。她非常喜歡這女子,但再次注視時,卻訝異地發現該女子變成二十歲的女子。然後,每當她注視時,該女子一次又一次的變老,先變為成熟的女子,再是中年婦女,高齡女性,然後是老邁不堪的老太婆。而且,新的形象產生後,舊的形象就消失了。這時候她才認清人身不停地變化和衰老。有了這一層的領悟之後,她對自身的執著也雲消霧散了。這時候,該女子進一步的老化,已經無法支撐身體,整個人癱瘓在地上了。最後死掉,全身浮腫,流膿,蛆蟲更從身子跑出來。看完整個過程後,嘉娜帕達卡婭妮心中想著:「這女子就在我眼前衰老、死亡,同理,我的肉身也會衰老變化、生病而後死亡。」經過這番省思之後,她深刻了解人身的真相。後來,她更一步信受奉行佛陀的教誨,而證得阿羅漢果。

備注:「虛偽」古譯為覆。

☆☆☆

English source: "Treasury of Truth: Illustrated Dhammapada" by 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
中文法句出處:《南傳法句經》 了參法師譯
中文故事出處:《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著 周金言譯

Saturday, July 7, 2012



Dhammapada verse #149

猶如葫盧瓜,散棄於秋季,骸骨如鴿色,觀此何可樂?

These dove-hued bones
scattered in Fall,
like long white gourds,
what joy in seeing them?

☆☆☆

【第149偈的故事】

一群比丘到林子裡去禪修,不久之後就進入禪定。這時候,他們認為已經脫離一切 感官欲望,而證得阿羅漢果了,就想回去向佛陀報告。但事實上,他們高估自己了。

  當他們抵達精舍的外門時,佛陀告訴阿難:「這些比丘這時候來看我,得不到多大 的法益,叫他們先去墓園,再回來吧。」阿難向他們轉告佛陀的話,他們認為佛陀一切 智具足,一定有充分的理由要他們如此做,就出發去墓園。

  在墓園裡,他們看見腐爛的屍首(註)時,還能心平氣和地看待這些屍首,但當他 們看見剛死的屍首時,他們恐怖的發現,心中仍然有蠢蠢欲動的欲念。這時候,佛陀從 精舍看見他們的舉動,就放光,告誡他們:「比丘們!觀看屍首時,內心卻昇起欲望對 嗎?」

  這些比丘察覺到一切感官欲望變化多端,難於調伏的性質後,徹底明白佛法。

註:屍首有十種相:
  1.膨脹相 2.青瘀相 3.膿爛相 4.斷壞相 5.食殘相
  6.散亂相 7.斬斫離散相 8.血塗相 9.蟲聚相 10.骸骨相
  佛世時,以上十種相的屍首可以在墓地和停屍間找到,在這些地方的屍首都尚未掩埋或火化,所以野獸和鳥類經常來噉食。現在當然無法找到這些屍首,做為觀想的對象。

☆☆☆

English source: "Treasury of Truth: Illustrated Dhammapada" by 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
中文法句出處:《南傳法句經》 了參法師譯
中文故事出處:《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著 周金言譯

Friday, July 6, 2012



Dhammapada verse #148

此衰老形骸,病藪而易壞;朽聚必毀滅,有生終歸死。

All decrepit is this body,
diseases’ nest and frail;
this foul mass is broken up
for life does end in death.

☆☆☆

【第148偈的故事】

優塔蘿比丘尼高齡一百二十歲。有一天,在化緣回來的路上遇見一位比丘,她就請該比丘接受她的供養。比丘同意後,她於是把化緣得來的所有時候都給他,一點也沒留給自己。接連三天,她都如此做。

  第四天,她正在化緣時,在狹窄的路上遇見佛陀,她恭謹的向佛陀問訊,然後退後,卻不小心踩到袈裟而跌倒了。

  佛陀趕緊上前去安慰她:「妳一定要了解,妳的身子日漸衰老孱弱,隨時都可能碎散掉。」

  優塔蘿比丘尼專心思考佛陀的教誨,終於證得初果。

☆☆☆

English source: "Treasury of Truth: Illustrated Dhammapada" by 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
中文法句出處:《南傳法句經》 了參法師譯
中文故事出處:《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著 周金言譯

Thursday, July 5, 2012



Dhammapada verse #147

觀此粉飾身;瘡傷一堆骨,疾病多思惟,絕非常存者。

See this body beautiful
a mass of sores, a congeries,
much considered but miserable
where nothing’s stable, nothing persists.

☆☆☆

【第147偈的故事】

王舍城中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妓女,名字叫做絲蕊瑪。她每天都供養食物給比丘們。有一天,一位比丘向其他比丘提及她的美貌和供養的美味食物。一位年輕比丘聽說有這麼一位美麗的女子後,雖然從來也沒見過她,卻暗戀上她。第二天,這年輕比丘和其他比丘一齊到絲蕊瑪家去。這一天,她身體不適,但仍然想要親自向比丘們致敬,就要求把她抬到比丘們面前。這年輕的比丘終於看到她了,這時候他內心想著:「儘管生病,她仍然那麼美麗。」因此更加迷戀她。

  當天晚上絲蕊瑪就去世了。國王頻婆裟羅王拜訪佛陀時,向佛陀提及絲蕊瑪去世一事。佛陀建議國王先不要埋葬她,相反地保留三天。第四天,絲蕊瑪的身子不復美豔、討人喜愛了,反而膨脹,蛆蟲也從身上跑出來。這一天,佛陀就帶領著眾多弟子到墓園去觀看她的身子。那位深深迷戀絲蕊瑪的年輕比丘一直不知道絲蕊瑪已經去世的消息,所以當他聽說佛陀要帶領其他比丘去見絲蕊瑪時,也滿心歡喜地一齊前去。

  佛陀也請國王宣告,只要付一千銖,絲蕊瑪就可以陪出資的人一夜,但儘管一再調降金額,最後甚至免費,也沒人有意願。佛陀就告訴比丘們說:「比丘們!當絲蕊瑪還活著的時候,多少人願意花千銖的錢,只希望與她共渡一晚,但現在即使完全免費,也沒人有興趣,人身無法倖免於生老病死啊!」

  聽完佛陀的說法後,這年輕的比丘終於領悟了生命的實相。

☆☆☆

English source: "Treasury of Truth: Illustrated Dhammapada" by 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
中文法句出處:《南傳法句經》 了參法師譯
中文故事出處:《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著 周金言譯

Monday, July 2, 2012



Dhammapada verse #146

常在燃燒中,何喜何可笑?幽暗之所蔽,何不求光明?

Why this laughter, why this joy,
when it’s ever blazing?
Shrouded all about in gloom
won’t you look for the light?

☆☆☆

【第146偈的故事】

從前,一群舍衛城的男子請毘舍佉照顧他們任性的妻子們,希望在她的指導之下,她們能有宗教信仰和德行。

  有一次,毘舍佉在她們的請求之下,帶她們到一處花園去,但他們卻瞞著毘舍佉,帶酒去,更喝醉了,毘舍佉就譴責她們,說她們的先生會很生氣。

  後來,她們要求再去花園,但毘舍佉鑑於上一次的經驗,加以拒絕,她們轉而要求到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陀頂禮問訊,毘舍佉也就答應了。到達給孤獨園時,她們再次啜飲私自帶來的酒。毘舍佉就請佛陀向她們說法,但這時候她們都醉了,魔波旬也趁機慫恿她們縱情一番,她們果真就在園中大聲喧鬧,唱歌、跳舞、鼓掌雀躍不已,佛陀明白她們受到魔波旬的影響才會如此放肆,便在心裏想著:「絕不能讓魔波旬有機可乘。」

  佛陀於是從眉間放出暗藍色的光,使整個屋子暗下來,他們因此受到驚嚇,慢慢安靜下來,佛陀接著從位子上消失,然後化身在須彌山上,放出千個月亮般的白光。

  佛陀告誡她們:「妳們不該在園裏如此不恭敬。由於妳們的疏忽,魔波旬才有機會使妳們不知羞恥地放浪形駭,現在開始撲滅心中的欲望和其它邪惡的激情吧!」

  佛陀確定她們都對佛法建立起無可動搖的信心後,才返回祇樹給孤獨園。毘舍佉也趁機請教佛陀有關飲酒的問題,佛陀就向她們解釋飲酒的害處,並且說明無數眾生因為飲酒而受到痛苦的折磨,甚至失去幸福。

  佛陀說法後,她們終於明白佛法,從此走向戒律和正念的修行大道上。

☆☆☆

English source: "Treasury of Truth: Illustrated Dhammapada" by 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
中文法句出處:《南傳法句經》 了參法師譯
中文故事出處:《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著 周金言譯